BOB娱乐平台
片碱实力厂家直销,价格低
:2023年广西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良好。14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比率92.9%,比上年下降7.1个百分点;14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范围2.41—3.78,广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95,比上年下降3.0%。北海市、防城港市和崇左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前3位。全年14个设区市优良天数比率范围89.6%—99.7%,平均优良天数比率97.9%,比上年上升2.8个百分点。广西二氧化硫(SO)、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CO)、臭氧(O)年均浓度分别为每立方米9微克、17微克、44微克、26微克、1.0毫克、122微克。与上年相比,臭氧(O
75个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为98.3%,比上年上升0.6个百分点。超标天数比率为1.7%,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臭氧(O3)、细颗粒物(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分别占总超标天数的88.9%、8.5%和2.6%。按照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金秀、凤山、那坡等10个县(自治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相对较好,柳江、北流、平南等10个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相对较差。75个县(市、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CO)、臭氧(O3)年均浓度分别为每立方米8微克、12微克、41微克、26微克、1.1毫克、109微克。与上年相比,臭氧(O3)浓度下降,其他均持平。
酸雨:14个设区市降水年均pH值为5.17,比上年下降0.04个pH值单位;广西总体酸雨频率为38.8%,下降5.7个百分点;除南宁、贵港和百色3个市外,其他11个市的降水pH值均低于5.60,为酸雨城市,占比与上年持平。防城港、钦州、贺州、来宾4个市的酸雨频率上升,百色不变,其他9个市的酸雨频率下降;南宁、贵港2个市由酸雨城市变为非酸雨城市,贺州、来宾2个市由非酸雨城市变为酸雨城市。广西酸雨pH值稍有下降,酸雨频率会降低,降雨类型仍为弱酸性。
水环境:112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Ⅰ—Ⅲ类水质)为99.1%,总体水质状况为“优”。其中,Ⅰ类水质断面23个,Ⅱ类73个,Ⅲ类15个,Ⅳ类1个,无Ⅴ类和劣Ⅴ类。广西河流水质总体为优,107个河流监测断面中,106个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水质优良比率99.1%,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辖区内珠江流域、长江流域、粤桂沿海诸河流域与红河流域水质状况总体均为“优”,70条主要河流中,水质状况“优”57条,“良好”12条,“轻度污染”1条。开展监测的万峰湖、洪潮江水库、岩滩水库和龙滩水库4座重点水库水质优良率均为100%。其中,万峰湖水质从Ⅱ类提升为Ⅰ类,其余水质均持平;按营养状态评价,4座水库均为中营养状态,与上年持平。设区城市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源达标率100%,水量达标率100%;县级城镇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源达标率100%,水量达标率100%;农村“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达标率80.4%。29个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位中,21个点位水质优于或达到相应标准,占72.4%,与上年持平。
海洋生态环境: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状况总体优,优良水质(一类、二类)面积比率94.5%,优于国家考核目标(≥92.4%)要求,与上年持平。其中,春季、夏季和秋季优良比率分别是92.0%、94.8%和96.7%。主要超标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pH值和溶解氧。北海、防城港和钦州3个市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分别为“优”“优”“良好”,优良率分别为98.0%、97.9%和88.1%,均优于广西考核目标要求(≥95.5%、95.6%、87.2%)。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综合质量等级为“优”,40个国控点位中,沉积物质量“优”的点位比率为100%,比上年上升5个百分点。北海、防城港、钦州3个市表层沉积物综合质量等级均为“优”。广西近岸海域生物质量综合等级为“优”。入海河流水质状况总体“优”,10条入海河流11个入海国控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90.9%,比上年下降9.1个百分点。监测直排入海排污口43个,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7.4%,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典型海洋ECO健康情况,山口红树林、北仑河口红树林、广西海草床(合浦、珍珠湾)和涠洲岛珊珊礁4个典型海洋ECO均为“健康”状态,广西北部湾为“亚健康”状态。
土壤环境:土壤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未发生因耕地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超标且造成不好社会影响的事件,或因疑似污染地块或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不当且造成不好社会影响的事件。
声环境:广西城市区域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5.1分贝,声环境质量总体评价为“一般”;评价为“较好”的城市占64.3%,“一般”的占35.7%,均与上年持平。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总体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稍有变差。城市道路交互与通行昼间平均等效声级66.2分贝,总体评价为“好”;评价为“好”的城市占92.9%,比上年上升21.5个百分点,“较好”的占7.1%,比上年下降21.5个百分点。城市道路交互与通行昼间声环境质量总体向好。14个设区市各类功能区监测1600点次,昼间、夜间各800点次。昼间监测达标775点次,达标率96.6%;夜间监测达标707点次,达标率88.4%。
农村环境:开展监测的102个县域 134个村庄环境综合状况优良的县域占91.2%,比上年上升5.9个百分点;其中,“优”的县域41个,“良”52个,“一般”9个。与上年相比,农村环境质量状况“显著变好”的县域6个,占5.9%;“明显变好”7个,占6.9%;“略微变好”12个,占11.8%;“无明显变化”69个,占67.6%;“略微变差”7个,占6.9%;“显著变差”1个,为玉林市玉州区,占1.0%。从单项环境要素看,村庄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3%,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县域地表水断面年度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率为98.2%,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农村“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水源达标率为80.4%,比上年上升15.5个百分点;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断面水质状况“清洁”比率为22.4%,比上年下降5.2个百分点;农田灌溉区域年度水质达标率为61.1%,与上年持平;农村里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出水水质达标率为97.7%,比上年上升3.1个百分点。
辐射环境: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环境γ辐射剂量率处于本底涨落范围内,环境介质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处于本底涨落范围内,人工放射性核素未见异常。环境电磁辐射水平低于国家规定的电磁环境控制限值。